古人說:“人必其自愛也,而后人愛諸;人必其自敬也,而后人敬諸。”希望廣大院士善養(yǎng)浩然正氣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、榮譽性的本質,傳播真理、傳播真知,崇德向善、見賢思齊,言為士則、行為世范,提攜后學、甘當人梯,在全社會樹立良好道德風尚。
——習近平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、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
“人必其自愛也,而后人愛諸;人必其自敬也,而后人敬諸;自愛,仁之至也;自敬,禮之至也。未有不自愛敬而人愛敬之者也?!背鲎晕鳚h楊雄的《法言·君子》。意思是,人一定要自愛,才會獲得別人之愛;人一定要自敬,才會獲得別人的尊敬。自愛和自敬,是獲得別人愛及尊敬的前提和條件。這段話體現了儒家“修己以達人”思想的精義,指明了臻于理想人格的目標和路徑。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古人的這段話,不只是對廣大院士的希望,也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告誡。
古往今來,中國人最看重做人的格調,講究自愛自敬。人格的偉岸與渺小,與金錢無關,與地位無關,與身份無關。即便是黎民百姓,人微言輕,生活困頓,只要自愛自敬,堂堂正正做人,踏踏實實做事,一樣能夠得到別人的敬重。即使是達官貴人,家財萬貫,顯赫一時,如果做人沒有格調,不自敬自愛,也會被戳脊梁骨,為人所不齒。為什么趙高、秦檜、和珅等“大人物”,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?為什么伯夷、叔齊、直不疑等“小人物”,卻在司馬遷的筆下熠熠生輝?說到底就是人格的差距、道德的差距。自愛自敬者美名傳后世,自取其辱者青史留罵名。每一個人在歷史上究竟留下什么樣的名聲,最終取決于自愛自敬的程度。
“周恩來,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、不朽的名字。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會感到很溫暖、很自豪……”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高度評價了周恩來偉大而光輝的一生。聯合國破例為周恩來降半旗致哀,首都北京十里長街送總理,已經定格成難忘的歷史瞬間。如今,中南海西花廳前海棠依舊,每每念及周總理,許多人仍舊心潮澎湃、激動難掩,這是人格的魅力、人心的力量。周恩來的優(yōu)良作風和優(yōu)秀品格,證明了“共產黨人干事業(yè),一靠真理的力量,二靠人格的力量”。
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?!眰ゴ蟮娜烁?、高尚的品格,并非一日鑄就,而須經歷一個積少成多、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。真正意義的自愛自敬,必然蘊含著道德修養(yǎng)的提升,“君子之愛人也以德,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”;必然經歷一個將修養(yǎng)寓于學習、工作和生活之中的過程。古人修身講求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提倡“閉門思過”。據載,司馬光每天就寢時,都會反省這一天的所作所為,如果與所拿俸祿相當,就能睡個安穩(wěn)覺;稍有不及,則“終夕不自安”。明代何良俊對此評價說:“今之士大夫每日飽飫肥甘,不知臨臥時亦曾打算一遭否?”有了這份自省,才有“無愧我心”的自安。我們共產黨人講修身,既要繼承古人修身的寶貴經驗,又要結合自身實際和時代特點,不斷開拓嚴以修身的新境界,將批評與自我批評貫穿其中,將自律與他律統(tǒng)一起來,在組織和群眾的批評及監(jiān)督之中改正缺點、糾正錯誤,不斷完善自身。讓自律如影隨形,讓自省成為自覺,并在其中獲得最高的快樂,才是一個人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。
古人提倡修身為第一事,但并未停留于自愛、止步于做君子,而是提倡“修己以達人”。在古人看來,修身雖然是一種內在的道德實踐,但其不僅對個人具有突出意義,而且對政治社會秩序有著重要引導作用,是治國平天下的起點?!墩撜Z·憲問》中講修己以敬、修己以安人、修己以安百姓,就提出了修身的社會功能?!吨杏埂纷髁诉M一步闡發(fā),“知所以修身,則知所以治人;知所以治人,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”。古人還特別注重修身對矯正時俗流弊的作用。清人王永彬在《圍爐夜話》中就曾發(fā)出這樣的感慨:“風俗日趨于奢淫,靡所底止,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,力挽江河;人心日喪其廉恥,漸至消亡,安得有講名節(jié)之大人,光爭日月?!薄靶藜骸敝饕柑嵘齻€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水平,“達人”則指社會影響。每個人通過“誠意”“正心”“修身”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愛自敬,就會自然地獲得別人的愛戴和尊敬,對社會施以影響,從而使人與人之間少一些爭訟糾紛,多一些相互愛敬,達到天下的太平和諧。對于身居廟堂之上領導干部來說,更應把“修己”與“達人”統(tǒng)一起來,將“愛己”與“愛人”融為一體,以“明大德、守公德、嚴私德”的實際行動樹立道德楷模,引領社會風尚。(此文來自網絡)